近日,荔浦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彭毅芬率領調研組一行蒞臨我院考察指導工作。我院副院長許維超、副總建筑師楊帆、低空經濟產業研究院負責人盧凌寰等院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熱情接待了調研組,并陪同參觀。在調研過程中,調研組重點走訪了我院低空經濟產業研究院,該院技術負責人余典向彭毅芬副市長一行詳細匯報了我院在“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廣西特色作物全產業鏈方面的創新實踐與階段成果,以及正在開展的“綠色低碳+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生態種植示范基地方案。
█ 我院參與項目入選自治區首批“人工智能+”開放場景
此次彭副市長一行的調研,正值我院深度參與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廣西特色作物全產業鏈”項目取得里程碑式進展——該項目憑借其卓越的創新性、深遠的應用前景及扎實的前期工作基礎,成功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最新權威發布的2025年第一批“人工智能+”行動開放場景清單(全區共16個)。這一殊榮標志著該項目在人工智能與農業交叉領域技術創新的前瞻性和實踐價值獲得了自治區層面的高度認可。

“以實干實績實效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圖源:廣西發布
█ 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體,共筑鄉村振興智力支撐與技術高地
“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廣西特色作物全產業鏈”項目的順利推進,離不開強大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作為支撐。該項目以農業農村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為重要依托與實踐平臺,由中國農業大學、廣西大學、廣西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區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骨干企業組成的跨學科、跨領域、跨區域的“產學研”緊密型創新聯合體共同攻關,旨在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低空遙感等前沿技術,系統性推動廣西特色農業的綠色智能生產,全面提升產品品質與品牌附加值,并積極探索與東盟國家在特色農業技術、品種及市場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努力拓展外向型農業經濟的廣闊空間。
低空經濟技術賦能農業生產
█ 打造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標桿,引領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本項目的實施,是我院積極響應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將“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這一新興業態模式深度賦能農業全產業鏈,并推動其向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一項具有代表性工作。通過構建低空經濟技術、智能決策模型與數據分析平臺的深度協同體系,及采用“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協同機制,著力打造可推廣的“人工智能+全產業鏈”標桿樣板,加速推動新興技術向更廣泛的傳統產業滲透,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的智能化升級路徑,為地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圖文:余 典
編輯:黃 臻
一審:盧凌寰
二審:黎慶炎
三審:許維超